木薯检测
一、感官检测
外观鉴别
优质木薯块根表皮呈灰褐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无霉斑,横切面为白色或淡黄色,无黑心或纤维化现象。
劣质木薯表皮有褐色斑点或凹陷,切面出现蓝黑色条纹提示氢氰酸含量超标。
气味与质地
新鲜木薯具清甜土腥味,霉变木薯散发酸腐味;手捏块根应坚硬紧实,软化或黏稠感表明腐败变质。
二、理化指标检测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检测方法
水分含量 ≤14.0% 干燥失重法(105℃恒重)
淀粉含量 ≥70% 酸水解法(GB/T 29343-2012)
氢氰酸残留 ≤10mg/kg 分光光度法(硝酸铁显色反应)
灰分含量 ≤0.5% 高温灼烧法(550℃马弗炉)
三、安全检测
农残筛查
重点检测有机磷类(毒死蜱≤0.01mg/kg)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采用GC-MS/MS全谱分析。
重金属限量
铅≤0.5mg/kg、砷≤0.5mg/kg、汞≤0.02mg/kg(参照《GB 2762-2025》)。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000CFU/g,霉菌≤50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
四、加工品专项检测
木薯淀粉检测
粘度检测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糊化温度范围62-72℃;二氧化硫残留≤0.03g/kg。
木薯干检测
复水率≥150%,斑点≤5个/cm²(显微镜观察法)。
转基因成分筛查
采用PCR法扩增木薯特异性基因序列(如CAS基因),灵敏度达0.1%。
五、检测认证流程
送样规范
鲜薯样品≥1kg(含表皮和芯部),加工品需提供完整包装及生产批号,冷链运输(4-8℃)。
资质要求
检测机构需具备CMA/CNAS资质,报告涵盖农残、氢氰酸、粘度等12项核心指标。
争议复检
对淀粉纯度争议样本同步进行碘蓝值验证(≥0.4)和X射线衍射图谱比对。
六、质量控制难点
氢氰酸去除工艺
浸泡需控制pH≥9.0(石灰水调节),蒸煮时间≥30分钟,残留量验证采用普鲁士蓝试纸法。
淀粉褐变防控
干燥温度≤60℃,水分≤14%,避免美拉德反应导致色泽劣变。
进口木薯检疫
按《SN/T 2546-2010》检测检疫性病害(如木薯细菌性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