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检测
一、感官检测
外观与等级判定
以容重为核心指标划分等级,一等玉米容重≥720g/L,外皮完整无破损,籽粒饱满呈均匀黄色或白色。
霉变粒需通过目视及触感筛查,霉变部分表面有灰绿色菌丝或黑色斑点,霉变粒含量需≤2%。
杂质与水分评估
杂质含量(石子、金属等)采用筛选法或比重法检测,标准要求≤1%;水分含量通过烘干法测定,烘干玉米水分≤14.5%,自然晾干玉米水分≤15%。
二、理化指标检测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检测方法
蛋白质含量 ≥8.0% 凯氏定氮法(GB 5009.5)
淀粉含量 ≥70% 碘量法或酶解法(GB/T 5514)
脂肪含量 ≥3.5% 索氏抽提法(GB 5009.6)
维生素B₁ ≥0.25mg/100g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三、安全检测
农残与重金属
重点筛查有机磷类(毒死蜱≤0.01mg/kg)、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采用GC-MS/MS全谱分析;铅≤0.2mg/kg、镉≤0.1mg/kg(GB 2762-2025)。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B₁≤20μg/kg,采用HPLC-FLD法检测;呕吐毒素(DON)≤1000μg/kg。
转基因筛查
抗除草剂基因(如CP4 EPSPS)检测采用qPCR法,灵敏度达0.1%。
四、分选技术规范
智能分选系统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水分、蛋白质含量,分选精度误差≤±0.5%。
容重分级
使用电子容重器自动分等,五等玉米容重≥600g/L,等外品需单独标识。
五、检测认证流程
送样要求
样品量≥500g,需包含完整籽粒及碎粒,密封包装冷链运输(4-25℃)。
资质认证
检测机构需具备CMA/CNAS资质,报告涵盖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等15项指标。
争议复检
对不完善粒(破损粒、虫蚀粒)争议样本,需同步进行显微观察与DNA条形码验证。
六、质量控制难点
烘干工艺影响
烘干玉米易导致籽粒空瘪、容重降低,需控制烘干温度≤60℃,时间≤8小时。
储存霉变防控
储存环境相对湿度需≤65%,定期检测黄曲霉毒素生成风险。
转基因检测灵敏度
低浓度转基因成分需采用巢式PCR扩增技术,避免假阴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