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高锰酸钾消耗量测定
一、测定原理
氧化反应基础
在酸性条件下(通常加入硫酸调节pH≤2),高锰酸钾(KMnO₄)作为强氧化剂,与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²⁺和CO₂等产物。
通过测定反应前后高锰酸钾的消耗量,间接计算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单位:mgO₂/L)表示。
终点判定
剩余的高锰酸钾需用过量的草酸钠(Na₂C₂O₄)还原,再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返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通过两次滴定体积差计算实际消耗量。
二、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
试剂与仪器准备
标准溶液配制:
高锰酸钾溶液(0.02 mol/L):需煮沸并过滤去除杂质,储存于棕色瓶避光保存;
草酸钠溶液(0.05 mol/L):作为基准还原剂,需现用现配。
仪器:恒温水浴锅、酸式滴定管、锥形瓶、pH计等。
水样预处理
取样体积:根据污染程度调整取样量(通常取100 mL),浑浊水样需经0.45 μm滤膜过滤;
酸化处理:加入10 mL 1:3硫酸溶液,调节pH至强酸性(pH≈2)。
氧化反应与滴定
第一次氧化:加入15.00 mL高锰酸钾溶液,沸水浴加热10分钟,确保充分反应;
还原剩余KMnO₄:趁热加入10.00 mL草酸钠溶液,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返滴定:用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至微红色终点,记录总消耗体积(如4.50 mL)。
三、标准限值
饮用水:CODMn≤3 mg/L;
地表水:Ⅰ类水≤2 mg/L,Ⅱ类水≤4 mg/L。
四、关键注意事项
干扰消除
氯离子干扰:若Cl⁻浓度>300 mg/L,需加入硫酸银(Ag₂SO₄)沉淀消除;
温度控制:沸水浴时间需严格控制在10±1分钟,防止有机物过度挥发或氧化不彻底。
质控要求
空白实验:每批次需同步测定空白样,相对偏差≤5%;
平行样检测: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差值≤10%为有效。
五、应用场景
饮用水安全评估:快速筛查水源中有机污染物负荷;
工业废水监测:评估化工、印染等行业废水的可生化性;
应急污染溯源:结合其他指标(如氨氮、总磷)定位污染源。
通过标准化操作与精准计算,可高效评估水体的氧化性污染风险,为水质管理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