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检测
一、核心检测指标与限值
理化指标
pH值:标准范围为6~9,超限可能导致生物死亡或金属腐蚀。
溶解氧(DO):Ⅰ类水体≥7.5 mg/L,Ⅲ类≥5 mg/L,缺氧易引发鱼类窒息。
电导率:反映水中离子总量,异常升高提示工业污染或盐碱化。
化学污染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ₐₙ):高锰酸盐指数法测定,Ⅰ类水体限值≤15 mg/L,超限指示有机物污染。
总磷/总氮: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Ⅰ类总磷≤0.02 mg/L,超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氨氮:Ⅲ类限值≤1.0 mg/L,超量引发毒性风险及黑臭现象。
重金属及特定污染物
铅、镉、汞: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检测,Ⅰ类铅≤0.01 mg/L,镉≤0.005 mg/L。
硫化物、氰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检测,工业废水污染标志物。
微生物指标
粪大肠菌群:Ⅲ类水体限值≤1000个/L,超标提示粪便污染风险。
二、检测方法与技术
化学分析法
重铬酸钾法(COD):适用于工业废水等高污染水体,检测限低至5 mg/L。
电化学传感器法:实时监测氧化氮(NOx)浓度,响应速度<10秒。
仪器检测技术
激光散射浊度仪:测定悬浮颗粒物,限值Ⅰ类≤1 NTU。
ICP-MS联用技术:同步检测20+种痕量金属,精度达ppb级。
快速检测方案
便携式多参数仪:集成pH、DO、电导率传感器,支持现场筛查。
试剂盒法:氨氮、硫化物等指标15分钟出结果,适用于应急监测。
三、检测标准与分类管理
水质分类标准(GB 3838-2002修订版)
水质类别 用途 关键指标限值(示例)
Ⅰ类 自然保护区 CODₐₙ≤15 mg/L,铅≤0.01 mg/L
Ⅲ类 渔业/游泳区 溶解氧≥5 mg/L,氨氮≤1.0 mg/L
Ⅴ类 农业用水 CODₐₙ≤40 mg/L,总磷≤0.4 mg/L
注:不同类别对应差异化治理要求。
操作规范
采样要求:使用棕色玻璃瓶避光保存,重金属样本需酸化处理。
预处理流程:0.45 μm滤膜过滤悬浮物,消除浊度干扰。
四、检测流程优化
全流程管理
采样→预处理→实验室分析→数据上报:全程数字化追踪,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
质量控制:每批次样本加入平行样和空白样,误差控制≤5%。
分场景检测策略
工业区周边:重点监测COD、重金属及氰化物,频次≥1次/月。
饮用水源地:增加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如农药残留)专项检测。
五、技术创新与趋势
智能化监测网络
部署浮标式水质监测站,集成传感器与5G传输,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
污染物溯源技术
结合同位素示踪法,精准定位污染源(如化工废水泄漏)。
通过多指标联动检测与分类管理,地表水检测可高效识别污染风险,为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