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检测
一、核心检测项目
理化指标
pH值:通过高精度pH计测定,天然矿泉水pH值应符合GB 8537标准要求(通常为6.0~9.0)。
矿物质含量:钙、镁、钾等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定量,确保符合标签标注值。
电导率与溶解性总固体(TDS):反映水中离子总量,TDS限值依水源特性而定,天然矿泉水需>1000 mg/L。
污染物与安全指标
重金属(铅、镉、汞):AAS法检测,铅≤0.01 mg/L,镉≤0.005 mg/L36。
溴酸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限值≤0.01 mg/L,为矿泉水关键致癌物控制指标。
耗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法检测,限值由3.0 mg/L调整为2.0 mg/L。
微生物指标
大肠菌群、致病菌:滤膜法或PCR技术筛查,不得检出。
菌落总数:部分标准已取消菌落总数要求,但需确保微生物安全性。
标签与包装验证
执行标准:标签需明确标注“GB 8537-2018”或“GB/T 8538-2016”。
水源标识:天然矿泉水需注明水源地,禁止异地灌装。
二、检测方法与技术
实验室分析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用于钙、镁、铅等金属元素检测,精度达ppb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挥发性有机物及农药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溴酸盐及亚硝酸盐等污染物。
现场快速检测
便携式多参数仪:5分钟内测定pH、电导率、溶解氧等基础指标。
微生物快速检测盒:15分钟筛查大肠菌群,适用于水源点抽检。
智能监测设备
在线浊度仪:实时监测悬浮颗粒物,确保生产过程中水质稳定。
三、检测标准与认证
执行标准
GB 8537-2018:规定矿泉水感官、理化、微生物及污染物限量值。
GB/T 8538-2016:明确检验方法,涵盖感官、理化及微生物全流程检测。
认证要求
水源认证:需提供地质勘探报告,证明水源未受污染且符合深层地下水特性。
生产认证:通过CCIC等机构审核,确保生产流程符合GMP及HACCP规范。
四、检测流程优化
采样与预处理
使用棕色玻璃瓶避光保存样本,重金属检测样本需酸化处理。
过滤(0.45 μm滤膜)去除悬浮物,减少检测干扰。
质量控制
每批次加入平行样与空白样,误差控制≤5%。
定期校准仪器(如pH计、AAS),确保数据可靠性。
五、注意事项
水源保护:定期检测水源周边环境,防范工业或农业污染渗透。
标签规范:避免混淆“天然矿泉水”与普通包装水,需明确标注执行标准及水源信息。
通过多维检测与标准化管理,矿泉水品质与安全性可全面保障,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饮水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