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检测
一、常规病原学检测
粪便检测
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快速筛查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卵),需连续检测3次以提高检出率,可观察虫卵、幼虫或原虫滋养体。
浓集技术:
饱和盐水浮聚法:利用虫卵比重差异富集样本(如钩虫卵),提升灵敏度。
自然沉淀法:针对血吸虫卵等比重较大的寄生虫,通过自然沉降浓缩样本。
孵化法:
毛蚴孵化:用于血吸虫病的特异性诊断,观察活体毛蚴的泳动。
血液检测
厚薄血膜法:联合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测,厚血膜浓缩样本,薄血膜用于虫种鉴定。
离心法:分离血液中的寄生虫(如锥虫、巴贝虫),结合吉姆萨染色增强显色效果。
二、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
ELISA:检测宿主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寄生虫抗原(如弓形虫IgG/IgM),适用于早期或低载量感染。
环卵沉淀试验(COPT):血吸虫病诊断金标准,虫卵周围沉淀物阳性率≥5%为感染标志36。
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疟原虫抗原或抗体,适用于现场筛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技术:扩增寄生虫核酸(如疟原虫18S rRNA、利什曼原虫kDNA),实现高灵敏度种属鉴定。
DNA探针:用于复杂样本中相似虫种的鉴别(如溶组织内阿米巴与迪斯帕内阿米巴)。
三、影像学与组织学检测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定位组织内寄生虫感染(如肝包虫囊肿、脑囊虫钙化灶),评估病灶范围及并发症。
X线检查:辅助诊断肺吸虫病、旋毛虫肌炎等,观察钙化结节或软组织异常。
组织活检
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或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内寄生虫(如弓形虫包囊、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穿刺液培养:如骨髓穿刺液培养黑热病原虫,提升检出率并鉴定虫种。
四、特殊样本检测
体液与分泌物检测
痰液检查:检测肺吸虫卵或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需离心后镜检。
阴道分泌物:湿片法观察阴道毛滴虫活动滋养体,结合pH值辅助诊断。
肛周样本检测
透明胶纸法:针对蛲虫卵或牛带绦虫孕节,于清晨粘贴肛周皮肤后镜检。
五、实验设计要点
方法选择原则:
优先使用病原学检测(直接证据),辅以免疫学或分子检测(间接证据)。
复杂感染需多方法联用(如粪便PCR+血清ELISA+影像学)。
质量控制:
设置阳性对照(如已知感染样本)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验证检测系统可靠性。
分子检测需避免交叉污染,采用防气溶胶吸头及独立扩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