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焊油墨检测
一、核心检测项目
化学成分分析
树脂基材:通过红外光谱(FTIR)定性分析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主成分,确保耐化学性与附着力达标。
溶剂残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醇类、酮类等溶剂残留量,要求VOC含量≤150g/L(符合RoHS指令)。
重金属含量:铅(Pb≤90mg/kg)、镉(Cd≤75mg/kg)等有害物质需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验证。
物理性能检测
附着力:划格法(GB/T 9286)测试,要求0级(无脱落);拉拔法量化附着力≥5MPa。
硬度与耐磨性:铅笔硬度≥2H(GB/T 6739),Taber磨耗试验1000次循环后质量损失≤0.05g。
涂覆均匀性:湿膜厚度80μm预烤后,9点法测量厚度均匀性≥90%。
环境耐受性检测
耐高温性:模拟无铅回流焊测试(峰值温度260℃±3℃,三次循环)后无开裂或变色。
耐湿热性:40℃、95%湿度下240小时,湿热绝缘电阻≥1×10⁸Ω。
耐盐雾性:中性盐雾试验≥500小时无锈蚀(GB/T 1771)。
信号完整性测试(高速PCB专用)
介电性能:SPDR法测试介电常数(Dk≤3.5)及介质损耗角正切值(Df≤0.02)。
插入损耗:高频段(1-20GHz)插入损耗≤0.5dB/cm。
二、检测流程与标准
样品制备
基材处理:铜箔表面清洁至无氧化层,喷涂湿膜厚度80μm±5μm,预烤后膜厚30μm±μm。
固化条件:紫外光固化油墨需特定波长(365nm)照射,热固化油墨需150℃烘烤30分钟。
核心标准
T/CSTM 00908-2022:规定高速PCB阻焊油墨的介电性能、耐湿热性及热冲击测试方法。
IPC-SM-840:通用阻焊层附着力、耐试剂(如异丙醇)及耐焊性要求。
SJ/T 10309-2016:基础性能规范,涵盖硬度、耐化学性及外观验收标准。
分阶段测试流程
初检:外观检查(无气泡、杂质)、色差ΔE≤1.5。
性能验证:附着力、硬度、耐盐雾及介电性能。
环保合规性:VOC、重金属及卤素含量检测。
三、质量控制要点
原料配比
树脂与固化剂比例误差≤±2%,溶剂添加量需精准控制粘度(200-500mPa·s)。
涂覆工艺参数
喷涂压力0.3-0.5MPa,喷头距离基材200-300mm,避免过喷或空喷。
设备校准
盐雾箱温度波动≤±1℃,测厚仪误差≤±5μm,介电测试仪频率范围1-20GHz。
环境控制
检测环境温度20-25℃、湿度≤60%,避免温湿度波动影响数据准确性。
通过系统化检测(成分→物理→信号完整性),可确保阻焊油墨在5G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满足高频信号传输、耐环境老化及环保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