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楼梯检测
一、检测流程
施工前基层检查
确保墙面和楼梯基层已完成找平处理,并采用完成面标高净值(铺装后的实际尺寸)作为基准。需验证基层平整度是否符合误差允许范围(通常≤3mm)。
现场放样验证
使用坐标测量法设定A/B基准点,并通过C1、D1等坐标点逐级定位踏板前沿,记录AC1、BC1等距离数据以验证模型精度。
采用模板对比法检查切割后的牛皮纸或夹板模板是否与基层轮廓完全吻合,重点关注踏步高度一致性及弧形过渡平滑度。
安装后质量检测
复核踏板尺寸误差(长度±2mm,宽度±1.5mm)、踏步高度均匀性(相邻误差≤3mm)及弧形半径偏差(≤5mm)。
检查墙板与楼梯衔接处的预留空隙(3-10mm)是否满足热胀冷缩及误差调整需求。
二、技术要点
基准点设置:采用双基准点(如A/B点)建立三维坐标系,结合激光水平仪校准垂直度,确保测量数据可追溯。
尺寸精度控制:通过模板叠加法检测踏板大小头宽度差异,避免因基层倾斜导致踏步偏移。
弧度检测方法:
坐标定位法:通过绿线标记测量角部至弧形边缘的距离,生成连续坐标点以验证弧度平滑性。
模板对比法:将工厂预制模板与实际安装位置对比,检测局部变形或拼接缝隙。
安装结构检测:重点检查踏步完成面分段衔接处是否对齐,以及支撑结构与基层的固定强度。
三、常见问题及处理
问题类型 成因分析 解决方案
基层不平整 找平未达误差标准 重新打磨或填补,复核完成面标高
踏板高度不均 放样基准偏移 调整模板定位线并复测坐标点
墙面弧度偏差 现场数据采集不完整 补充测量预留调节空隙(≥5mm)
四、检测工具与标准
基础工具:圈尺(精度0.5mm)、电子水平仪、全站仪、可伸缩模板材料(牛皮纸/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