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氟化物回收率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特定条件下金属氟化物的回收效率,分析影响回收率的关键因素,为金属氟化物的工业化回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考。
二、实验准备
(一)实验材料
选取含金属氟化物的工业废料作为回收对象,该废料中主要金属氟化物为氟化镍,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杂质如二氧化硅、氧化铁等。
准备用于提取金属氟化物的化学试剂,包括浓度为 20% 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 15% 的氢氧化钠溶液,以及用于沉淀金属离子的硫化钠溶液。
这些试剂均为分析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仪器
准备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实验材料和试剂,精度可达 0.0001g;恒温水浴锅,能精准控制反应温度,温度范围为室温 - 100℃;
磁力搅拌器,可使反应体系混合均匀;抽滤装置,包含布氏漏斗、抽滤瓶和真空泵,用于固液分离;还有若干烧杯、量筒、移液管等常规玻璃仪器。
三、实验过程
(一)预处理
将含金属氟化物的工业废料放入研钵中,研磨至粉末状,使其粒度均匀,以便后续反应充分进行。
称取 50g 研磨后的废料,放入 500mL 烧杯中,加入 200mL 去离子水,搅拌 10 分钟,进行初步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可溶性杂质,然后通过抽滤装置过滤,得到滤渣。
(二)酸浸
向装有滤渣的烧杯中加入 300mL 浓度为 20% 的盐酸溶液,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设置温度为 80℃,开启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为 200r/min,反应时间为 2 小时。
在酸浸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这是因为氟化镍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镍盐,同时有少量气泡产生,这是废料中的杂质与盐酸反应释放出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抽滤,得到酸浸液和滤渣。
(三)除杂
向酸浸液中缓慢加入质量分数 15% 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 pH 值至 5 - 6。
在调节 pH 的过程中,溶液中逐渐出现红褐色沉淀,这是杂质铁离子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
继续搅拌 30 分钟,使沉淀完全,然后通过抽滤装置过滤,去除沉淀,得到除杂后的溶液。
(四)沉淀
向除杂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化钠溶液,此时溶液中迅速生成黑色沉淀,这是镍离子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的硫化镍沉淀。
继续搅拌 1 小时,使反应充分进行,然后将溶液静置 2 小时,让沉淀完全沉降。
(五)过滤与洗涤
通过抽滤装置将沉淀与溶液分离,得到硫化镍沉淀。
用去离子水对沉淀进行多次洗涤,每次洗涤加入 50mL 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进行抽滤,重复洗涤 3 - 4 次,直至洗涤液中检测不出氯离子,以去除沉淀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
(六)干燥与称量
将洗涤后的硫化镍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放入烘箱中,设置温度为 105℃,干燥 4 小时,直至沉淀恒重。
取出蒸发皿,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用电子天平称量硫化镍沉淀的质量,记录为 m1。
四、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前称取的工业废料质量以及废料中金属氟化物的理论含量,计算出金属氟化物中镍元素的理论质量 m0。
通过实验得到的硫化镍沉淀质量 m1,根据硫化镍的化学式计算出其中镍元素的实际质量 m2。
金属氟化物的回收率 =(m2 /m0)× 100%。
在本次实验中,经计算金属氟化物的回收率为 82%。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发现酸浸时间和温度对回收率有较大影响。
适当延长酸浸时间和提高温度,可以使金属氟化物与酸充分反应,提高溶解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盐酸挥发,增加实验成本,同时也可能使一些杂质过度溶解,影响后续的除杂和沉淀过程。
此外,沉淀剂的用量和反应时间也会影响沉淀的完全程度,从而影响回收率。
五、结论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化学处理步骤,成功实现了对含金属氟化物工业废料中金属氟化物的回收,回收率达到 82%。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合适的酸浸条件、除杂过程以及沉淀反应条件,是提高金属氟化物回收率的关键。
后续可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探索更高效的回收方法,以提高金属氟化物的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为工业化应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