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基性岩石检测
一、核心检测项目
化学成分检测
主量元素:二氧化硅(SiO₂)、三氧化二铝(Al₂O₃)、氧化钙(CaO)、氧化镁(MgO)含量测定,采用铬青天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光度法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执行《DZG93-02-011》标准。
微量元素:三氧化二铬(Cr₂O₃)、氧化镍(NiO)、钴(Co)等,通过极谱法或原子吸收法分析。
物理性能检测
硬度:普氏硬度测试,评估岩石抗压强度及工程适用性。
密度与比重:基于超基性岩石高密度特性(比重>3.0),采用浮力法或比重瓶法测定68。
矿物组成分析
主要矿物鉴定:橄榄石、辉石、蛇纹石等矿物占比测定,结合X射线衍射(XRD)或显微镜岩相分析。
副矿物检测: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伴生矿物定量分析。
二、检测方法与标准
执行规范
《DZG93-02-011》:超基性岩石分析规程,涵盖化学分析、样品处理及数据记录要求。
CMA/CNAS资质要求:检测机构需具备国家级或省级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证书,覆盖岩石硬度、成分等测试范围。
关键技术
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用于快速主量元素测定。
无损检测:优先进行岩石外观、颜色及均匀性目检,避免破坏性采样。
三、检测流程
取样与预处理
现场取样:按地质调查规范选择代表性岩样,避免风化或污染。
实验室处理:样品粉碎至200目以下,恒温干燥后分装待检。
分阶段测试
第一阶段:无损检测(硬度、密度)及矿物组成分析。
第二阶段:化学成分破坏性检测(主量元素、微量元素)。
报告出具
检测周期:常规项目7-10个工作日,含CMA/CNAS签章,有效期1年。
五、注意事项
样品保存:密封防潮,避免氧化亚铁(FeO)成分因暴露变质。
标准更新:关注《DZG93-02-011》修订动态,确保分析方法合规。
报告应用:检测结果可用于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地质勘察及矿业权评估。
通过系统化检测,可全面解析超基性岩石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及矿产潜力,支撑地质勘探与资源开发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