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毛膏检测
一、检测项目
1. 安全性检测
微生物检测
包括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以及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检测,防止微生物污染导致眼部感染。
重金属检测
铅、汞、砷、镉等重金属含量需符合国家标准(如铅≤10ppm,汞≤1ppm),避免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成分安全性评估
禁用物质检测: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荧光剂等禁用成分。
限用物质检测:防腐剂(如甲基异噻唑啉酮)、着色剂(如颜料索引号)的用量需符合法规要求。
过敏原检测:香料、防腐剂等易致敏成分的安全性评估。
2. 物理与化学性能检测
膏体稳定性测试
耐热 / 耐寒测试:将睫毛膏置于 45℃(耐热)或 - 5℃(耐寒)环境中,观察膏体是否出现分层、结块、变稀或硬化。
离心测试:通过离心力模拟运输颠簸,检测膏体是否分离或出水。
pH 值测定
适宜的 pH 值(通常为 5.0-8.5)可减少对眼周皮肤的刺激。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检测
如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需符合环保和健康标准。
3. 使用性能检测
涂刷性能
刷头是否流畅、膏体附着是否均匀,是否容易结块或产生 “苍蝇腿”。
防水抗汗性
通过模拟汗水(含氯化钠溶液)或温水冲洗,测试睫毛膏是否晕染、脱落或结块。
持久度
佩戴 8 小时以上,观察睫毛卷翘度、浓密度是否保持,是否出现干燥、脆化或脱色。
卸妆难易度
检测是否能用普通卸妆产品轻松卸除,避免残留损伤睫毛。
4. 包装与标签检测
密封性:包装是否防潮、防漏,确保膏体在保质期内不受污染。
标签合规性: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说明、生产许可证(如 “妆字号”)等信息是否完整、清晰,符合 GB 5296.3《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
二、检测标准
1. 国内标准
基础安全标准
GB 7916-1987《化妆品卫生标准》(已被 GB 31650 等替代):规定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和要求。
GB 31650-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涵盖禁用 / 限用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安全指标。
产品特性标准
GB/T 27574-2011《睫毛膏》:对睫毛膏的分类、感官指标(如色泽、膏体)、理化指标(如耐热、耐寒)、卫生指标等进行规范。
QB/T 1978-2004《化妆笔》:涉及睫毛膏刷头的硬度、耐磨性等使用性能要求。
2. 国际标准
欧盟:遵循《欧盟化妆品法规》(EC 1223/2009),禁用 1300 + 种成分,需通过 CPNP(化妆品通报平台)注册。
美国:FDA 将睫毛膏视为 “化妆品”,需符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 Act),禁用成分如煤焦油染料,且需进行安全性评估(CPSR)。
日本:遵循《化妆品标准》(JSCL),对防腐剂、着色剂有严格限量,进口需通过厚生劳动省(MHLW)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