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研检测技术院
  • 首页
  • 食品检测
    • 农产品检测
    • 肉制品检测
    • 调味品检测
    • 饮品类检测
  • 化工检测
    • 化工助剂检测
    • 化工原料检测
    • 化工产品检测
  • 材料检测
    • 建材检测
    • 涂料检测
    • 橡胶检测
    • 塑料检测
    • 金属检测
    • 纺织品检测
    • 木材检测
    • 其他材料检测
    • 高分子材料检测
  • 能源检测
    • 矿产检测
    • 油品检测
  • 科研检测
    • 性能检测
    • 功能检测
    • 植物检测
    • 生物检测
    • 含量检测
    • 电子检测
    • 电气类检测
    • 医疗器械检测
    • 医药检测
    • 环境检测
  • 更多检测
    • 保健品检测
    • 汽车检测
    • 科研服务检测
    • 家具检测
    • 软件检测
    • 家用电器检测
    • 生活用品检测
    • 肥料检测
    • 清洁用品检测
    • 杀虫驱虫药剂检测
  • 机械产品测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首页 > 科研检测 > 医药检测

注射液可见异物测试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5-07-28 点击数:

注射液可见异物测试.png

注射液可见异物测试是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可见异物(如玻璃屑、纤维、颗粒、色块等)若进入人体,可能引发血管栓塞、过敏反应或感染,尤其对静脉用注射液风险更高。

以下从测试背景、标准要求、测试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可见异物的定义与危害

定义:指存在于注射液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见的不溶性物质,粒径通常≥50μm(可通过肉眼或辅助工具观察),包括:

外来污染物:如玻璃碎片(来自安瓿瓶破损)、金属颗粒(来自生产设备磨损)、纤维(来自环境或包装材料);

内在析出物:如药物结晶(因温度变化或浓度过高)、辅料颗粒(如未完全溶解的辅料)。

危害:静脉注射时,异物可能堵塞毛细血管(如肺部微血管),引发局部缺血;异物作为抗原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玻璃屑等尖锐异物可能划伤血管内壁,增加感染风险。

二、测试依据与标准

各国药典对注射液可见异物的测试方法和合格标准有明确规定,核心参考包括:

中国药典(ChP):2025 年版四部通则 0904《可见异物检查法》;

美国药典(USP):<788> Visible Particulates in Injections;

欧洲药典(EP):2.9.20 Visible Particles。

标准均要求:溶液型注射液应无可见异物;混悬型注射液(如某些抗生素)应符合特定粒度分布要求,且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块。

三、测试方法

根据注射液的包装形式(如安瓿、西林瓶、输液袋)和性质(澄明溶液、混悬液),测试方法分为灯检法(主流方法)和光散射法(辅助或自动化检测)。

(一)灯检法(目视检查,适用于各类注射液)

利用特定光照条件,通过肉眼观察注射液中的可见异物,是药典规定的法定方法。

设备与环境:

灯检装置:由光源、遮光板、白色和黑色背景板组成。光源通常为荧光灯或 LED 灯,照度需符合标准:

无色溶液:照度 1000-1500 lux;

有色溶液(如中药注射液):照度 2000-3000 lux(因颜色干扰需增强光照);

背景:黑色背景(观察白色或透明异物)和白色背景(观察有色异物),背景板需平整无反光;

环境:洁净室(Class 7 级以上),避免环境光线干扰(如强光直射),操作人员视力需达标(远视力≥0.9,矫正视力≥1.0,无色盲)。

操作要点:

样品处理:测试前需将注射液从包装中取出,检查容器是否破损(破损品直接判定不合格);对易产生气泡的样品(如混悬液),需静置至气泡消失(通常 5-10 分钟),避免气泡误判为异物;

观察方法:

手持样品(如安瓿瓶、西林瓶),在光源与背景板之间轻轻旋转或翻转,使药液流动,确保能观察到容器内壁和药液各部位;

观察距离:眼睛与样品的距离约 25-30cm,每次观察时间 5-10 秒(避免视觉疲劳);

对照判断:若发现疑似异物,需与已知标准异物(如药典规定的 “标准异物对照品”)对比,确认是否为可见异物(排除气泡、容器划痕等干扰)。

合格判定:

溶液型注射液:不得检出可见异物;

混悬型注射液(如胰岛素注射液):允许有少量疏松沉淀(振摇后分散均匀),但不得有异物块或玻璃屑;

大容量注射液(如 500mL 输液袋):每瓶(袋)中若检出 1 个可见异物即判定不合格。

(二)光散射法(自动化检测,适用于批量筛查)

通过检测异物对光的散射信号识别可见异物,适用于生产线上的快速检测,可作为灯检法的补充。

原理:当激光或 LED 光束穿过注射液时,异物会散射光线,被光电探测器捕捉,根据散射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判断异物的存在及大小。

设备:可见异物自动检测仪(如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在线检测系统),需通过药典规定的 “系统适用性试验”(如能准确检出≥50μm 的标准颗粒)。

优势与局限:

优势:检测速度快(每分钟可测数百支)、客观性强(避免人工目视的主观误差);

局限:对有色溶液或混悬液的检测准确性可能下降(颜色或颗粒会干扰散射信号),需与灯检法结合使用。

四、测试流程(以灯检法为例)

样品接收与标识:接收待测试注射液(如 100 支某规格的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批号、生产日期、数量,确保样品未受污染;

设备校准:每日测试前校准灯检装置的照度(用照度计测量,确保在 1000-1500 lux 范围内),检查背景板清洁度(无污渍、划痕);

逐一检测:按观察方法对每支注射液进行检测,记录不合格品(如检出玻璃屑的安瓿瓶);

复检与确认:对疑似不合格品,由另一名操作人员复检,若仍判定为不合格,则最终确认;

结果统计:计算不合格率(不合格品数量 / 总数量 ×100%),若不合格率超过规定限度(如药典规定≤0.1%),则该批次产品判定不合格。

五、常见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

气泡:易与透明异物混淆,可通过静置(气泡会上升)或轻轻敲击容器(气泡会移动)区分;

容器划痕或玻璃缺陷:安瓿瓶或西林瓶的内壁划痕可能被误判为异物,可通过旋转样品观察 —— 划痕位置固定(随容器转动),而异物会随药液流动;

辅料析出:某些注射液(如氨基酸注射液)在低温下可能析出结晶,需按说明书要求加热溶解后再检测(如 60℃水浴加热至结晶消失);

视觉疲劳:人工灯检时,操作人员每工作 30 分钟需休息 5 分钟,避免因疲劳导致漏检。

六、注意事项

环境控制:测试需在洁净室内进行,避免环境中的纤维、灰尘污染样品(操作人员需穿洁净服、戴手套);

样品保护:拿取样品时避免手指接触容器的观察区域(如西林瓶的瓶身中部),防止指纹或油污影响观察;

标准品验证:定期用 “可见异物标准对照品”(如含 50μm、100μm 标准颗粒的溶液)验证检测人员的判断力,确保人员能准确识别异物;

不合格品处理:检出的不合格品需单独存放,按《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处理,不得流入市场。

七、测试意义与延伸

可见异物测试是注射液质量控制的 “最后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通过严格测试,可追溯异物来源(如生产环节的洁净度不足、包装材料污染),推动生产工艺优化(如改进灌装设备的过滤系统、采用更洁净的包装材料)。

对于新药研发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见异物测试结果也是申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符合各国药典要求,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注射液可见异物测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标准,有效拦截不合格药品,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

Tag: 注射液可见异物测试 科研检测 第三方检测 检测机构 实验分析 医药检测
上一篇:过氧化氢降解产物检测
下一篇:药片检测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白皮杉醇检测
  • 枸杞检测
  • 黄芩检测
  • 药品稳定性测试
  • 游离胺检测
  • 药片检测
  • 一次性灭菌消毒袋检测
  • 注射液可见异物测试
  • 抗生素检测
  • 过氧化氢降解产物检测

推荐

三氯乙烷检测

三氯乙烷检测

发泡剂检测

发泡剂检测

软化剂双酚A溶出检测

软化剂双酚A溶出检测

偏重亚硫酸钾测试

偏重亚硫酸钾测试

木炭粉铜锌分析

木炭粉铜锌分析

  • 食品检测

    • 农产品检测
    • 肉制品检测
    • 调味品检测
    • 饮品类检测
  • 化工检测

    • 化工助剂检测
    • 化工原料检测
    • 化工产品检测
  • 材料检测

    • 建材检测
    • 涂料检测
    • 橡胶检测
    • 塑料检测
    • 金属检测
    • 纺织品检测
    • 木材检测
    • 其他材料检测
    • 高分子材料检测
  • 能源检测

    • 矿产检测
    • 油品检测
  • 北京市海淀区永澄北路2号院1号楼1层

    400-010-6678

    zhongyan@admin.com

  •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4-2026 中研检测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02151号-3
Tag标签  SiteMap